<output id="rnnnr"></output>
      <address id="rnnnr"></address>

      <pre id="rnnnr"><strike id="rnnnr"></strike></pre>
      <pre id="rnnnr"></pre>

      <pre id="rnnnr"></pre><noframes id="rnnnr">

      <track id="rnnnr"></track>

      首頁 >>學術探討>>專家觀點 >> 正文

      李旭紅:進一步落實兩辦《意見》 高質量推進稅收現代化

      2023-04-13 | 來源:《中國稅務》2023年第4期 | 作者:李旭紅
      時間:2023-04-13   來源:《中國稅務》2023年第4期
      作者:李旭紅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稅收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收現代化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涵。2021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我國推進稅收現代化指明了方向。經過兩年實踐,我國各項稅收征管改革全面推進,提高了征管效率,優化了稅費服務,強化了稅務執法,也提升了政府治稅水平。
        落實兩辦《意見》取得的積極成效
        稅務執法更加精確。精確的稅務執法是保障稅收收入、維護稅法強制性以及減少稅收不遵從行為的關鍵,也是建立現代化稅收征管體系的基本保障。2022年稅務部門逐步推開“五步工作法”,即在稅收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對可能存在涉稅風險的納稅人先提示提醒、再督促整改、后約談警示,對仍不配合的納稅人立案稽查,對立案案件中部分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查處后公開曝光。以上稅務執法采用了層層遞進的分級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了執法精確度,從而正確引導納稅人的遵從行為,增加納稅人主動遵從的意愿,有效降低執法成本。同時,對納稅人情節惡劣拒不改正的行為采用強力震懾的執法路徑,維護了法律的嚴肅性及社會公平,對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稅費服務更加精細。運用數字化管理的先進技術優化稅費服務是建立現代化稅收征管體系的基礎。2022年稅務部門進一步擴大“非接觸式”辦稅繳費范圍,并優化相關流程。據統計,2022年全年新增19個“非接觸式”辦稅繳費事項,目前已實現96%的稅費事項、99%的納稅申報網上辦理。同時,跨省異地電子繳稅已覆蓋全國所有省份,2022年辦理跨省異地電子繳稅575億元。便利的辦稅繳費方式全面優化了稅收營商環境,提高了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同時,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退稅減稅降費政策。稅務部門在持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細的稅費優惠實施流程,尤其是標準化可操作的留抵退稅工作機制及“應享盡享”“應享快享”的稅費優惠服務機制,有效保障市場主體持續經營,助力穩定我國宏觀經濟大盤。
        稅務監管更加精準。一方面,稅務部門根據納稅人的信用和風險狀況,分類實施差異化服務和管理,既防范了偷逃稅,又避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實現“無風險不打擾”的管理初衷。此外,由于不同規模企業涉稅風險具有較大差異,稅務部門也采取了差異化的管理方式。比如,大型企業由于業務范圍廣、涉稅金額大、涉稅業務復雜,通常稅收確定性較低,存在一定風險,因此,稅務部門通過提供大企業稅收確定性服務,不斷完善集團遵從評價指標體系,幫助企業完善稅務內部控制體系,降低大企業納稅人稅收風險。對于中小微企業來說,雖然單個涉稅金額不高,但數量多且財務管理水平不高,合規性較弱,因此,稅務部門通過精準滴灌的方式,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輔導及管理。另一方面,實現精準監管還集中體現在稅務部門加強過程管理上,稅務部門運用稅收大數據開展試點,動態評價納稅人全生命周期信用狀況,實時監控全環節待辦業務風險狀況,及時將風險有效控制在萌芽狀態,避免產生重大稅收風險。
        稅收共治更加精誠。一方面,精誠共治體現為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涉稅事項通常與多部門相關,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既有利于更好地為納稅人繳費人服務,也有利于加強稅務管理。比如,稅務部門與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協作上線不動產交易“一網通辦”,實現“居家拿證”。又如,2022年全國小微企業通過“銀稅互動”獲得銀行貸款988萬筆,貸款金額2.25萬億元,同比增長33.9%,解決了小微企業的資金難問題,保障了市場主體經營的可持續性和稅源的穩定性。另一方面,精誠共治體現為國際合作。我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建立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重要內涵之一。在與世界各國經濟關聯中,稅收的國際關聯必不可少。稅務部門持續完善“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協助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并加大稅收協定談簽力度,為跨境投資提供更高層次的稅法確定性,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稅收營商環境。
        多措并舉進一步落實兩辦《意見》
        2023年是我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稅務部門將加快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基本建成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四精體系”,帶動稅收征管改革實現全面突破,高質量推進新征程稅收現代化,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訴求響應提質。提升稅收現代化水平,一定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充分了解納稅人繳費人需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升稅費服務水平。一是組織開展全國納稅人繳費人需求征集,積極響應合理訴求,解決納稅人繳費人急難愁盼問題,改進提升稅費服務工作。二是深入開展“稅直達”試點,根據納稅人繳費人行為習慣不斷優化服務策略,探索推出相關服務產品,有效改善納稅人繳費人服務體驗。精細服務需要根據納稅人繳費人的不同特點而設計,從而產生更優的服務效應,“稅直達”是今年稅務管理的一項創新,它探索創新推出稅費服務差異化產品要以數字化賦能為基礎,以切實提高效率,確保實現精細服務。
        政策落實提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強稅費優惠政策宣傳輔導,從“人找政策”轉變為“政策找人”,使納稅人繳費人及時享受稅費減免的政策紅利。二是積極向納稅人繳費人宣傳便民辦稅繳費政策措施,幫助納稅人繳費人以更低的遵從成本履行法定的納稅義務。三是增強辦理退稅的時效,比如加快出口退稅、留抵退稅的辦理速度等。據統計,2022年通過電子稅務局自動預填85%以上申請數據,及時完成退稅審核辦理退付,企業退稅資金從申請到入賬平均用時同比壓縮40%,其中制造業增量留抵退稅平均用時壓縮至兩個工作日以內。在此基礎上,需把加快退稅時效的適用范圍覆蓋到更多納稅人繳費人,產生更好的政策落實效應。
        精細服務提檔。一是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持續運用全國納稅人供應鏈查詢功能,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目前的增值稅發票數據已經顯示出我國宏觀經濟回暖的良好態勢,可以預見,經濟建設是2023年極其重要的中心工作。經濟建設離不開市場主體的貢獻,但受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面臨供應鏈斷裂等情況,通過建立健全全國納稅人供應鏈查詢功能,可以有效幫助更多企業解決恢復生產的燃眉之急。二是為自然人優先提供智能應答服務,不斷提高智能咨詢服務水平。12366納稅服務平臺是納稅人繳費人咨詢稅費政策的重要途徑,現代化稅收征管改革應不斷探索如何提高智能應答的占比,并提高智能應答的準確率。比如,國家稅務總局12366北京納稅服務中心推出智能客服“小慧”,實現熱線端、網頁端、微信端等渠道24小時咨詢服務不打烊,智能準確率達80%。2023年精細服務的提檔升級,應將智能客服應用的覆蓋范圍尤其是進一步提升其準確率作為主要抓手。三是不斷夯實稅收征管基礎,創新稅費服務方式,開展技術與應用可視答疑試點,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更加直觀、準確、高效的咨詢服務以及更為便利的數據信息增值服務。
        智能辦稅提速。主要是基于數字化信息整合的基礎,通過建立數字稅務身份以及與數字人民幣、網上境外支付系統等相融合,促進資金流、信息流與業務流的整合,滿足納稅人繳費人的多元化需要,并保障辦稅速度的提升及涉稅業務的真實性。具體包括: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稅務可信身份賬戶體系,方便納稅人繳費人通過多種渠道辦理業務;支持納稅人在境外通過網上申報等方式,依托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與人民幣跨境支付機制,直接使用人民幣跨境繳納稅款;在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推動實現數字人民幣繳納稅費,豐富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滿足納稅人繳費人多元化稅費繳納需求。
        精簡流程提級。精簡流程是縮短辦稅時間、降低稅收遵從成本、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也是落實兩辦《意見》、提高納稅人繳費人滿意度的關鍵,稅務部門大有可為。比如,2023年將加強登記業務協同,簡化變更登記操作流程,納稅人在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辦理變更登記后,無須向稅務部門報告登記變更信息,稅務部門根據市場監管部門共享的變更登記信息自動同步予以變更。這項政策有助于市場主體更加便利地進入及退出,對活躍市場經濟將發揮積極作用。
        規范執法提升。規范執法是提升執法精確性的重要前提。為進一步規范稅務執法行為,提升精確執法水平,稅務部門可將納稅人風險提升、信用等級評定及修復、分級分類差異化管理加以有效結合。其中,信用等級的評定與納稅人的利益密切相關,需要進一步探索優化納稅人的納稅信用復評機制。
       。ㄗ髡呦当本﹪視媽W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分享到: 0
      [大] [中] [小] | [打印] | [關閉]
      稅務要聞
      國際稅訊
      黨媒推薦

      關于我們
      中國稅務雜志社服務熱線:010-63584622、010-68286647、010-68210786
      電子郵箱:tax@ctax.org.cn | 聯系電話:010-63422191 | 傳真:86-010-63584617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國投財富廣場1號樓10層 郵政編碼:100055
      主辦:中國稅務雜志社 http://www.designdifferentials.com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新網 10120170084 |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備16063117號-1 | 備案: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45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新網 10120170084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備16063117號-1

      備案: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