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id="rnnnr"></output>
      <address id="rnnnr"></address>

      <pre id="rnnnr"><strike id="rnnnr"></strike></pre>
      <pre id="rnnnr"></pre>

      <pre id="rnnnr"></pre><noframes id="rnnnr">

      <track id="rnnnr"></track>

      首頁 >>研究探索 >> 正文

      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2022-10-09 | 來源:《稅務研究》2022年第10期 | 作者:姜濤
      時間:2022-10-09   來源:《稅務研究》2022年第10期
      作者:姜濤
        《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深入推進精確執法、精細服務、精準監管、精誠共治,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作出全面部署。這既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十四五”時期稅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為“十四五”時期高質量推進新發展階段稅收現代化確立了總體規劃,又是黨中央、國務院順應納稅人繳費人期盼部署實施的重大民心工程,必將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
        一、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路徑探索
       。ㄒ唬⿵闹贫葯C制層面,統領推進改革
        《意見》提出了6個方面24項重點改革事項,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這既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十四五”時期稅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稅務部門開啟稅收現代化新征程的動員令。面對改革任務,國家稅務總局從制度機制層面,明確“工作方案+任務分工+試點引領”的《意見》落實總體框架,確保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在改革的推動下,以云南為例,稅務部門積極推動省委省政府從制度機制的頂層設計層面,更高站位更深層次地統籌推進稅收征管改革。
        1.形成云南版改革實施方案。對標《意見》要求,立足云南省情和發展定位,圍繞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云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實施方案,集成推出6個方面27項重點任務,形成一系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改革舉措,確保了《意見》在云南落實落細、落地生根,為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提供強勁支撐。云南省委同時將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與各項重點改革任務通盤謀劃,同步推進,協同落實。
        2.出臺云南省稅收征管保障辦法。為探索建立“黨政領導、稅務主責、部門協作、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國際合作”的稅收共治新體系,云南稅務部門推動云南省政府出臺新的《云南省稅收征管保障辦法》,從稅收協助、聯合懲戒、信息交換、稅收服務、稅收監督等方面,建立健全云南稅收征管保障工作機制。該辦法明確省高級人民法院、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50個省級部門提供186類涉稅信息的職責和內容,明確財政、公安等14個省級部門開展協稅護稅及聯合懲戒的工作職責,保證涉稅信息獲取有法可依、權責明晰、符合需要。云南稅務部門積極對接各級政府績效管理部門,將稅收征管保障新增為政府績效考核指標,以嚴格考核推動稅收征管保障辦法落實。
       。ǘ⿵哪繕硕ㄎ粚用,高位推進改革
        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根本目標是大幅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社會滿意度,明顯降低征納成本,充分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稅務部門應找準改革的目標定位,深入推進稅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稅務監管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以云南為例,云南省稅務部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大抓產業發展、大抓營商環境、大抓市場主體、大抓改革開放、大抓創新發展、大抓綠色發展”的目標定位,不斷探索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主動服務云南發展大局、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的改革思路。
        1.打造稅收經濟分析系列產品。圍繞云南發展“三個定位”(努力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重塑云南支柱產業新優勢等重要任務,云南稅務部門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分析綠色能源產業、旅游業、咖啡產業等重點特色產業發展形勢,分析房地產業下行情況和企業面臨的困難,分析市場主體活躍度、存續度、貢獻度,形成了一批稅收經濟分析產品,促進稅費政策執行主動對接云南經濟社會發展。
        2.搭建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通道。為納稅人繳費人精準推送稅費優惠政策,實現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確保稅費優惠政策“精準滴灌”;落實涉稅涉費訴求和意見快速響應機制,廣泛收集納稅人繳費人的意見建議,及時響應合理訴求、回應關切;向減稅降費納稅人推送紅利賬單,幫助納稅人繳費人算清算細減稅降費紅利賬,推進稅費優惠政策直達快享。
        3.實施支持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舉措。暢通市場主體進退機制運行,在企業開辦上,聯合市場監管等6部門推行開辦企業“一窗通”服務平臺,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在企業注銷上,精簡注銷流程,壓縮稅務注銷一般流程辦理時限,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稅務注銷辦理時限分別壓縮至10個工作日、5個工作日。在出口退稅辦理上,精簡涉稅資料報送,簡化退稅辦理流程,進一步壓縮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間。推行合并申報,實現多稅種“一張報表、一次申報、一次繳款、一張憑證”。合并申報推行后,全省納稅人申報次數減少五分之一,表單數量減少三分之二,填報數據項和辦稅時間減少三分之一以上。
        4.推行助力企業發展配套措施。與24家金融機構建立銀稅互動信息共享長效溝通機制,助力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與工信部門協作,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小巨人”企業“一戶一檔”服務,聯合省工商聯開展“春雨潤苗”專項行動,助力小微市場主體發展壯大、行穩致遠;與云南廣電公司聯合搭建數據平臺,協助30萬名花農代開農產品增值稅普通發票,以稅收賦能牽引農業產業發展,促進市場主體倍增。
       。ㄈ⿵睦砟钔黄茖用,創新推進改革
        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既要與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也要緊密聯系本地區的具體實際,注重從理念上突破創新,積極推進稅收治理方式的革新!兑庖姟访鞔_,要建成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應用效能的智慧稅務,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著力推進內外部涉稅數據匯聚聯通、線上線下有機貫通,驅動稅務執法、服務、監管制度創新和業務變革。以云南為例,稅務部門以“電子化、數據化、共享化”為驅動,探索構建優化高效統一的智慧稅務服務新體系。
        1.探索區塊鏈技術在涉稅涉費領域應用。拓展區塊鏈在稅收領域的應用范圍,將區塊鏈技術融入納稅申報、繳稅繳費、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等應用場景,建立低成本的多方互信機制,逐步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可信納稅人行為記錄,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探索區塊鏈技術在不動產交易場景的應用驗證,實現不動產登記繳稅線上辦理,實現“交房即取證”。尤其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云南稅務部門通過稅務鏈平臺建設為海量的涉稅數據賦能,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云南省區塊鏈電子發票平臺項目連續三年入選云南信息化建設優秀成果。
        2.探索征管電子檔案管理改革。作為全國稅務系統首家電子文件單套歸檔和電子檔案單套管理試點單位,云南稅務部門積極探索征管業務檔案管理新路徑、新方法,對稅費業務文字檔案和執法音像檔案實行電子化、單套化管理,形成全省統一的管理執行標準,實現稅收征管電子檔案業務全覆蓋,惠及399萬納稅人371個涉稅費事項,實現稅務人與納稅人繳費人“雙向減負”。
        3.探索打造智能辦稅服務新模式。推進智能辦稅服務廳建設,實現集成人臉識別辦稅、信息精準推送、智能導稅等智能應用,提供24小時105項自助業務辦理;將“一部手機辦稅費”與云南省政府“一部手機辦事通”無縫對接,實現兩端系統功能實時更新,政策實時同步,做到全省范圍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基本實現“企業稅費事項網上辦、個人稅費事項掌上辦”。
       。ㄋ模⿵呐e措方法層面,集成推進改革
        《意見》明確指出,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不斷優化稅務執法方式,著力提升稅收法治化水平;要進一步完善利企便民服務措施,更好滿足納稅人繳費人合理需求;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稅務執法、服務、監管的理念和方式手段等全方位變革;要統籌推進各項改革措施,整體性集成式提升稅收治理效能。稅務部門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應圍繞“四精”建設,集成推進改革,充分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不斷提高稅法遵從度和社會滿意度。
        1.推進精確執法!兑庖姟诽岢2023年基本建成“無風險不打擾、有違法要追究、全過程強智控”的稅務執法新體系。以云南為例,稅務部門探索運用說服教育、約談警示等非強制性執法方式,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做到寬嚴相濟、法理相融;探索推行非強制性執法,推動稅務執法理念和方式手段變革,提高稅務執法精確度;推行稅務行政處罰“首違不罰”,在對高收入人群進行稅收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探索創新稅務執法“提示提醒、督促整改、約談警示、立案稽查、公開曝光”的“五步工作法”,提高執法震懾效果;修訂印發《云南省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為保障稅務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營造公平公正的稅收法治環境提供制度保障;探索稅務執法區域協同,協同重慶、四川、貴州、西藏打造西南五省份“跨省通辦”服務專區,推進實現區域間政策執行標準化、稅收征管一體化、稅費服務便利化。
        2.推進精細服務!兑庖姟诽岢鰧崿F從無差別服務向精細化、智能化、個性化服務轉變的要求,到2023年基本建成稅費服務新體系。隨著納稅人對用戶體驗的先進性、便捷性、友好性、穩定性等要求越來越高,稅務部門只有不斷創新升級納稅服務的理念和方式,才能滿足信息社會條件下納稅人繳費人不斷變化的需求。以云南為例,稅務部門聚焦納稅人繳費人關切,注重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稅費服務實效性、便利度、精細化不夠等問題,持續提升辦稅繳費服務質效;推行“一網辦稅”“一門辦稅”“一廳辦稅”“一窗辦稅”,拓展“非接觸式”辦稅范圍和“最多跑一次”事項覆蓋面,迭代升級辦稅事項清單,解決納稅人多頭跑、來回跑的問題;搭建集成信息精準推送、即時溝通交流、智能咨詢答復、線上宣傳培訓、可視化咨詢等功能為一體的稅企溝通平臺,實現“遠程幫辦、問辦結合”的辦稅繳費新體驗;創新建立重點項目“首席稅收服務員”制度,建立“互動式”機制,推行“清單式”管理,實現全過程、點對點的閉環稅務服務。
        3.推進精準監管。云南稅務部門探索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方式的風險防控和日常監管模式,依托“互聯網+監管”系統匯聚多元數據,將“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抽查比率與納稅人信用和風險掛鉤,對抽查對象的必要性進行多維度研判,科學合理定位風險等級;實行動態信用等級分類和智能化風險監管,讓稅務監管“無處不在”但又“無事不擾”;健全以“數據集成+優質服務+提醒糾錯+依法查處”為主要內容的自然人稅費服務與監管體系;強化重點領域稅務監管,對高收入高凈值人員和文化娛樂領域存在涉稅風險的人員進行風險提示,不斷提高重點行業稅收管理規范性。
        4.推進精誠共治。不斷完善稅收大數據云平臺,加強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推進與相關部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以云南為例,稅務部門加強與各職能部門協作,推動共建數據平臺的建設,有效推動涉稅數據的省級集中、實時共享,實現涉稅數據資源有效整合、增值應用;從層級、類型、頻次等維度梳理3大塊49類涉稅數據需求,與教育、公安等21個省級部門簽訂數據共享協議,與生態環境、殘聯等15個部門建立稅收協作機制,信息共享范圍覆蓋稅務部門日常征管所需95%以上的數據;市州稅務部門與同級外部門建立稅收征管協作備忘錄,簽訂非稅收入征繳《數據交換共享安全協議》,多層次、全方位推動稅收共治向多元化延伸拓展。
        二、推進稅收征管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困難
        在數字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涉及多個領域、多個層面、多個部門,需要協同合作,整體推進。結合落實《意見》一年多來的云南稅務部門具體實踐,推進稅收征管改革主要面臨以下困難和問題。
       。ㄒ唬⿺祿蚕聿痪簧畈蝗
        1.數據歸集水平參差不齊。目前,部分地區沒有建成跨部門數據共享平臺,實施部門間數據共享難度較大。從內部系統看,存在系統碎片化、集成度不高、數據支撐力度不足、內部數據孤島等問題。從數據質量看,部門間數據質量參差不齊,深度運用稅收大數據基礎薄弱,統籌力度還需不斷加強。
        2.外部數據沒有形成共享機制。目前稅務部門與外部門數據對接大多采用“點對點”方式逐個推動,難以確保需求變化更新速度與工作推動進程一致。稅務部門積極參與制定稅收征管保障辦法、推動數據共享工作,但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協同共治機制仍未完全形成,不同部門數據共享標準不統一,稅收數據充分共享的局面仍未打開,協調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3.隱私數據難以按照傳統模式共享。風險管理質效與數據質量緊密相聯,但是在具體實踐中,部分外部門涉及個人身份隱私或按照部門相關規定不予對外提供的數據,難以按照傳統模式實現共享,使得風險管理質效受到影響。另外,部分地區數據共享的觀念尚未形成,外部門不愿意共享、技術層面難以共享的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ǘ胺拧焙汀肮堋笨茖W統籌不夠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不同程度存在“放”和“管”科學統籌不夠的問題、“放管服”改革執行成效在地區間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一方面,管得太死,因噎廢食。有的地區為了嚴格防控風險,要求納稅人提供政策文件要求之外的材料,自行提高門檻和條件,不僅增加了納稅人繳費人辦稅繳費的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稅收營商環境。另一方面,放得太開,管理粗放。有的地區缺乏完備的制度約束體系,稅收管理的規范性科學性有待提升;有的地區制度落實力度不夠,缺少跟蹤問效的問責機制;有的地區職責交叉、管理缺位,導致管理混亂、隱患重重。
       。ㄈ┒愘M服務直達快享不夠到位
        稅務部門根據納稅服務規范,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建立全新的服務格局,形成了網上辦稅為主、自助和其他社會化辦稅為輔、實體辦稅服務廳兜底的辦稅模式,但依然存在辦稅過程“通而不暢”、辦稅渠道“多而分散”、辦稅事項“雜而不簡”等問題,影響納稅人辦稅體驗。政策宣傳上存在“泛而不精”的問題,難以提供“滴灌式”的精準宣傳服務。各種需求調查、走訪、回訪、宣傳輔導、座談會等的開展,均需要納稅人配合,一定程度上給納稅人造成不必要的打擾。
       。ㄋ模┓嵌愂杖胫贫润w系不夠健全
        非稅收入劃轉改革實施以來,稅務部門的職責以征收為主,缺乏一套涵蓋事前事中事后成熟完備的全流程全鏈條的非稅收入管理體系,存在法律不夠完備、制度不夠健全、管理不夠科學、技術不夠先進、機構不夠合理、繳庫不夠規范、政策落實不夠到位等問題。非稅收入制度體系的不健全,一方面增加了繳費人的遵從成本,執法尺度不統一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公平;另一方面,隨著劃轉費種的增加,由原有征管模式弊端衍生的管理風險將逐步顯現,給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帶來嚴峻挑戰。
       。ㄎ澹┒愂沾髷祿瞬朋w系支撐不夠
        實施稅收征管改革是一項系統復雜的長期工程,要做好向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的轉型升級,需要業務和技術兩者的深度融合,需要既有行業經驗也有數據知識的大數據相關人才體系支撐。目前,稅收大數據人才體系支撐不夠,存在專業技術人才稀缺、復合型管理人員匱乏、數據業務人才培養難度大等問題,特別是邊疆地區業務骨干外流等問題還十分突出。
        三、進一步推動稅收征管改革落地落實的思考和建議
        2022年是稅收征管改革初見成效之年,也是改革攻堅之年。稅務部門亟待進一步轉變理念,增強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將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部署和要求上來,扎實推動《意見》落地落實。
       。ㄒ唬┩七M社會協同數據共享
        加大稅收征管保障辦法貫徹落實力度,融合破解部門間業務壁壘,健全完善與外部門數據共享模式,穩步拓寬共享數據范圍,打造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生態圈,構建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和覆蓋各部門的數據共享平臺。建議由政府層面統籌主導,在政策、資金、執行層面對數據共享給予最大程度支持,實現部門間共同研究探討業務協同整合的需求,形成職責清晰、技術完備、安全有序、協同有力的數據共享工作格局。
       。ǘ┏掷m深化“放管服”改革
        處理好“放”與“管”的關系,深入推進稅務領域“放管服”改革,運用法治思維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完善稅務監管體系,推動稅務執法、服務、監管全方位變革。牢固樹立促進提升納稅人遵從意愿和遵從能力的現代稅收征管理念,厘清征納雙方權責邊界,持續推進減事項、減流程、減資料,推動建立“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務服務新環境,進一步為市場主體松綁減負、增強動力,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稅收營商環境。
       。ㄈ┙∪嵌愂杖胫贫润w系
        推進建立統一規范的非稅收入征管制度體系,從制度層面建立涵蓋事前事中事后成熟完備的全流程全鏈條的非稅收入管理體系,提高非稅收入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按照稅費協同治理的理念和思路,參照稅收征管規范,推進建立分費種征管服務操作規范,推進非稅收入征管方式從事項、流程、經驗驅動轉變為數據、規則、智能驅動,切實提高征管質效。
       。ㄋ模┩晟苾炠|高效的稅費服務
        持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深入分析和準確掌握納稅人繳費人的共性需求,全面改進辦稅繳費方式,建設全國統一規范的電子稅務局。持續縮減納稅繳費次數和時間,依法簡并部分稅種征期,減少和免除煩瑣報備事項,切實減輕辦稅繳費負擔。進一步暢通辦稅繳費服務渠道,引導納稅人繳費人使用“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方式,積極推行智能型個性化服務,實現從無差別服務向精細化、智能化、個性化服務轉變,打造優質高效的智能稅費服務。完善稅費爭議解決機制,暢通訴求有效收集、快速響應和及時反饋渠道,維護納稅人繳費人合法權益。
       。ㄎ澹┘訌姸愂沾髷祿瞬抨犖榻ㄔO
        一方面,各級稅務機關要大量吸納和培育精業務、懂技術的人才,加大稅收征管改革轉型戰略人才培養力度,形成一批具有研究能力和戰略視野的稅務專家,為提升稅收征管能力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現有稅務干部的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各地區、各部門間的溝通交流和學習,促進人才轉型升級,合理配置人員,做到“人崗相適”,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到位。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云南省稅務局)
      分享到: 0
      [大] [中] [小] | [打印] | [關閉]
      稅務要聞
      國際稅訊
      黨媒推薦

      關于我們
      中國稅務雜志社服務熱線:010-63584622、010-68286647、010-68210786
      電子郵箱:tax@ctax.org.cn | 聯系電話:010-63422191 | 傳真:86-010-63584617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廣安路9號國投財富廣場1號樓10層 郵政編碼:100055
      主辦:中國稅務雜志社 http://www.designdifferentials.com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新網 10120170084 |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備16063117號-1 | 備案: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45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國新網 10120170084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備16063117號-1

      備案: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45號